人力資源管理之帕金森定律 |
帕金森定律 【經典釋義】 一個科層制組織一旦建立起來,就傾向于給自己制造更多的工作,并推動機構和人員規模的膨脹。
【精彩闡釋】 帕金森在其著作里,對當官的人需要補充的是下屬而不是對手的問題,進行了 詳細的闡述: 一個不稱職的官員,可能有三條出路:
走第一條路會使自己喪失許多權利;第二條路也行不通,因為那個能干的人會成為自己的對手;看來只有選擇第三條路了。于是,將會有兩個平庸的助手分擔他的工作,減輕他的負擔。由于助手的平庸,使他不會有喪失權利的危機感,于是便可穩坐其位。兩個助手的無能,使他們效仿上級,再為自己找兩個更加無能的助手。如此類推,一個機構臃腫、人浮于事、相互扯皮、效率低下的領導體系就這樣應運而生了。 帕金森定律首先告訴我們:不稱職的領導一旦占據領導崗位,龐雜的機構和過多的冗員便不可避免,整個管理系統就會形成惡性膨脹,陷入難以自拔的泥潭。
例:在英國,一個11人組成的財務委員會負責研究原子反應堆的造價,其中4人不知反應堆為何物,3人聽說過反應堆但說不清其用途,另外4人中,只有甲和乙了解反應堆的造價。假設甲先發言,對1000萬英鎊的工程造價持肯定態度,對此持保留意見的乙盡管有很多疑問,卻不知從何說起——如果他聯系工程圖講解,其他委員大都看不懂藍圖,他必須從頭講起,先解釋反應堆是什么東西,可這難道是一次會議可能解決的問題嗎?況且在座諸位誰能承認自己對此一竅不通呢?于是他只能選擇最簡單的辦法——沉默。于是1000萬英鎊投資順利通過。官僚主義就是如此造成浪費的。
官僚主義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,任何一個清醒的健全的社會政治建構中,本來不會有官僚主義存在的合法條件。遺憾的是,官僚主義不僅頑強地存在和生存下來,而且以其不斷變化的面貌,適應著社會政治、經濟、文化發展的脈絡。這或許是歷史的調侃,或許是文明的變異。
對于這一頑癥,帕金森提出的第一個原則是,一個患病的單位依靠自己是治不好的;第二個原則是,生病初期可打預防針,中期有時可作手術,后期目前尚不可醫治。帕金森甚至說,死去的基礎的任何一部分都受到感染,原有人員和習慣作法一概不能采用,那種將老單位的一部分摻合進新單位的作法是致命之傷。
那么一個企業或部門門都會經過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,如何才能避免帕金森定律的困擾呢?那當然還要回到前面那四個條件,只要將這四方面的因素消滅掉,那帕金森定律也就失去了存活的土壤。也許下面的辦法有助于企業效率的不斷降低:
第二,招聘員工要公平公開和透明。建立全方位的招聘機制,不能夠讓被招聘員工的直接上級來全權招聘,而應該讓更高級別的管理者參與進來,這樣就避免了用人者出于私人目的而任用比自己能力低下的員工。
第三,建立人才培養機制。組織內部要建立積極的人才培養或儲備制度。對于一定級別的管理者,再其績效考核中要加入下屬員工的培養指標。管理者必須每年要有向上層輸送管理人才的指標,要有發現人才、培養人才的任務。這樣,則可以防止管理者只任用能力比自己低的人。
|
上一頁:企業管理之馬太效應/ |
下一頁:如何做到降低你的企業成本 |